requestId:68a6013127b756.96615740.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 中宣部26日發布文獻《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與行動價值》。全文如下: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與行動價值
中共中央宣傳部
目錄
前言
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二)依靠人民不斷取得勝利
(三)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四)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二、為實現理想不懈奮斗
(一)堅持科學理論指導
(二)堅守理想信念
(三)在不斷探索中前進
(四)勇于戰勝風險挑戰
三、具有強大領導力執政力
(一)黨中央堅強有力
(二)制定正確路線和戰略策略
(三)決策部署有效貫徹
(四)團結和凝聚各方力量
(五)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
四、始終保持旺盛生機和活力
(一)堅持黨內民主
(二)勇于修正錯誤
(三)保持肌體健康
(四)注重學習總結
五、為人類和平與發展貢獻力量
(一)維護世界和平
(二)促進共同發展
(三)走和平發展道路
(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結束語
前言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100年奮斗歷程。
這100年,是人類社會充滿動蕩和劇變的100年,既有生產力極大發包養網單次展、社會空前變革、人類文明巨大進步,也有戰亂包養網頻仍、生靈涂炭、人類文明遭受極大破壞。
這100年,中國發生滄桑巨變,換了人間。產生這一巨變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了中國共產黨。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中國人民始終不屈不撓、奮力抗爭,在救亡圖存的道路上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求索。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中國人民的偉大覺醒,催生了中國共產黨,點亮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光。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在偉大建黨實踐和百年奮斗實踐中,黨形成并弘揚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鼓舞和激勵中國共產黨人拼搏奮斗、砥礪前行。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擺脫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包養己的初心使命。它像光芒四射的燈塔,指明了中國人民前進的道路和方向。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的50余名黨員,發展成為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領導著14億多人口大國、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在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執政70多年,領導人民開辟了實現民族復興和國家現代化的正確道路,得到了中國人民最廣泛的支持和擁護。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不斷取得勝利。
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黨團結短期包養帶領人民,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消滅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壓迫制度,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戰勝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顛覆破壞和武裝挑釁,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也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黨團結帶領人民,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確立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戰勝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依規治黨、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明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包養網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百年夙愿,兌現了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顯著縮小了世界貧困版圖,為人類發展進步作出重要貢獻。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改寫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的屈辱歷史,改變了近代以后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中國人民依據中國包養網心得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經驗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是中國人民基于切身體會所確認的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這100年來開辟的偉大道路、創造的偉大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必將載入中華民族發展史冊、人類文明發展史冊!
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來自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是100年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邏輯和勝利密碼。
(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奮斗的政黨,始終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和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和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和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來自人民,植根人民。中國共產黨是在中國人民反抗封建統治和外來侵略的激烈斗爭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誕生的。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有著廣泛的代表性,不僅代表中國工人階級,同時代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黨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而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黨的奮斗目標和人民的希望訴求相一致,黨與人民一體同心、休戚與共、生死相依。黨得到人民廣泛支持,從人民中獲得力量,歷經挫折卻不斷發展壯大。中國共產黨黨員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他們熱愛生活,勤奮工作,真誠樸實,重情重義,在日常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面對困難和危險能夠為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挺身而出、英勇斗爭、不怕犧牲。既來自人民又有先進性,既保持先進又不失人民本色,共產黨員就是這樣一群既普通又不普通的中國人。
把人民裝在心里,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從“為人民服務”,到“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方針政策和作出決斷的出發點和歸宿”“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一以貫之、堅定不移。黨的所有工作,不論是開展革命斗爭、建立武裝力量、構建政治制度、進行經濟建設,還是推進改革開放、推動文化發展、創新社會治理等,都以人民利益為根本考量。在中國,黨領導人民建立的國家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政府稱為“人民政府”,黨締造的軍隊稱為“人民解放軍”,黨的干部稱為“人民公仆”,黨中央的機關報稱為“人民日報”,中央銀行稱為“人民銀行”,等等。“人民”二字深深融入黨的血脈,成為中國共產黨人薪火相傳、永不磨滅的精神基因。
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作決策、定政策的最高標準。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在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歷史關頭,黨都是從人民利益出發,對人民有利的就堅持去做,對人民不利的就堅決反對。黨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不斷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促進共同富裕、實現公平正義上推出一系列開創性舉措,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病患不惜一切代價,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到“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從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到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宗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人民享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100年來,不論國內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不管順境還是逆境,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從來沒有改變過、動搖過、遲疑過。
為人民付出巨大犧牲。從1921年到1949年,黨領導的革命隊伍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達370多萬人。和平建設時期,在抗震救災、抗洪搶險、應對突發事件等急難險重任務中,哪里有困難和危險,哪里就有共產黨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近400名黨員、干部為抗擊疫情獻出了寶貴生命。脫貧攻堅戰中,1800多名黨員、干部將生命定格在脫貧攻堅征程上。為人民犧牲的共產黨員中,既有普通黨員,也有黨的高級領導干部,還有黨的領袖的家人和親屬。毛澤東同志有六位親人為革命而犧牲,其中五位是共產黨員。
(二)依靠人民不斷取得勝利
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政黨,始終相信和依靠人民,最廣泛地發動和組織人民為著自己的利益而奮斗。黨創立和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與人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鹽同咸、無鹽同淡,緊緊依靠人民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中國共產黨依靠人民,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打敗了強大的內外敵人,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發動群眾參加革命、支持革命,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一次次“圍剿”。抗日戰爭時期,黨凝聚起人民偉力,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解放戰爭時期,人民群眾通過肩挑背負、小車推送運送大量物資,為人民解放軍取得三大戰役①決定性勝利提供了巨大支持。在進步與反動、正義與非正義的較量中,國民黨反動派依靠的是碉堡,中國共產黨依靠的是人民;日本侵略者依靠的是強大軍力,中國共產黨依靠的是中國人民。
中國共產黨依靠人民,建立新中國,進行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在滿目瘡痍、一窮二白的爛攤子上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歷史。站立起來的中國人民,以新國家新社會主人的嶄新姿態,以巨大的革命熱情,為國家、為民族拼搏奮斗。新中國在較短時間內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核技術、人造衛星、運載火箭等尖端科學技術領域實現零的突破,國家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中國共產黨依靠人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極大解放了中國人民的思想,激發了人們的創新創造熱情。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建設經濟特區到“引進來”“走出去”,中國人民敢闖敢試、勇于創新,在中國大地上掀起前所未有的改革熱潮,為中國注入創新和發展的強大動力。中國人民用自己的辛勞和汗水,一磚一瓦建造起中國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實現了當代人類社會最偉大的經濟和社會轉型。
中國共產黨依靠人民,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以中國夢凝聚力量,以抓改革激發活力,以改作風振奮人心,極大提振了人民的精氣神。中國人民高揚中華民族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建小康、戰貧困、促改革、抗疫情、治污染、化風險,擼起袖子加油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形成奮進新時代的強大力量,創造了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昂首邁進、闊步向前。
100年來,億萬中華兒女把熱血、汗水灑在中國大地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頑強斗爭、奮力拼搏,創造了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書寫了光耀千秋的英雄史詩。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黨的力量源泉,中國人民是偉大、光榮、英雄的人民,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史深刻說明了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三)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100年來,黨高舉人民民主旗幟,領導人民在一個有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近代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實現了人民民主。民主從價值理念成為扎根中國大地的制度形態和治理機制,貫穿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全過程,覆蓋國家治理的各環節,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為實現人民民主不斷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提出工農民主、人民民主等政治主張,創立工農兵代表蘇維埃、參議會、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等民主形式。新中國成立后,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人民當家做了主人。改革開放新時期,黨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黨明確提出評價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有效的八條標準②,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內涵;把民主政治建設作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重大問題,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推進選舉民主,發展協商民主。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偉大創造。黨傾聽人民呼聲,了解人民意愿,匯聚人民智慧,并形成黨的政策主張。通過黨領導立法工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主導立法工作的制度安排,黨的主張經法定程序成為國家的憲法法律,并成為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應當遵循的行為規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保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實現了黨的主張、人民意愿與國家意志相一致。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鞏固和發展,人大代表與群眾全面聯系的機制進一步加強,人大代表行使代表職權得到更好保證,人大及其常委會職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在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同時,黨領導人民創立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形成了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協商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包括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社會組織協商等七種協商渠道,極大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加深了民主內涵。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重要內容和制度保障,既保證了國家團結統一,又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推動了民族地區發展,促進了民族團結,56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極大增強了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有力保障了居民群眾對城鄉社區公共事務以及公益事業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基層治理和諧有序、充滿活力。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對于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和主人翁地位,調動職工積極性,推動企事業單位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的真諦是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在長期探索實踐中,黨領導人民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行使民主權利,不只體現在幾年一次的投票選舉上,還體現在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公共事務決策上;不只體現在民主選包養價格舉環節,還體現在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國家治理其他環節;不只體現在政治領域,還廣泛深入到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成為人們日常工作和生產生活的組成部分。在中國,人民享有廣泛充分、真實具體、有效管用的民主,人民的民主生活豐富多彩。如今的中國,早已遠離了禁錮和封閉,民主蔚然成風,人們心情舒暢,社會充滿活力。
中國的民主植根中國歷史文化,符合中國國情,得到人民擁護。民主實現形式是多樣的,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民主是全人類共同價值,不是某個國家的“專利”。世界上沒有定于一尊的民主形式。評判一種民主形式,關鍵要看它是否適應本國歷史文化,是否符合本國現實國情,能否帶來政治穩定、社會進步、民生改善,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能否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貢獻。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式民主,讓民主之樹枝繁葉茂、永遠常青。
(四)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中國共產黨干革命、搞建設、謀發展,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經過百年奮斗,中國從山河破碎、衰敗凋零到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今天的中國,城市繁華時尚,鄉村和諧美麗,基礎設施先進,交通安全便利,市場充滿活力,社會安定有序。今天的中國,人民過上了幾千年來夢寐以求的好日子,向著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邁進。
人民生活極大改善。中國人民擺脫絕對貧困,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過上了日益富足的生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生存權發展權有效保障。人均國民總收入超過1萬美元,處于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行列,正在向高收入國家邁進。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大幅縮小,形成了超過4億人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截至2020年底,全國就業人數為75064萬人。中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0.14億人、2.22億人、2.74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健全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有效保障。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更好實現。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更加活躍。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人民生活的家園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中國長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
人民精神面貌發生由內而外的深刻變化。中國人民不僅在物質上富了起來,也在精神上強了起來,意氣風發地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中國人民可以平視世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極大增強。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高亢響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愛國主義精神、改革創新精神、新時代奮斗精神廣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③傳播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全社會充滿向美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中國人民熱愛自由、崇尚 TC:sugarpopular900
發佈留言